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凯发国际天生赢家|拟建生态墓园满足30年需求

发布时间:2025-10-15 18:10:57    次浏览

【概要】市民政局局长谈殡葬热点,目前公墓余位只够用12年/清明将至,深圳各大墓园迎来了扫墓的人潮。图为近日,深圳殡仪馆举办清明节免费树葬活动。深圳商报记者林晓斌摄深圳商报记者管亚东深圳的墓地还有多少可用?20年到期的墓地该怎么办?办丧事遇到不法中介骗钱怎么办?昨天,在清明节到来前,市民政局主动召开媒体见面会,面对各路记者带来的市民关心“死”话题,杜鹏局长全面回应时强调,公益殡葬是深圳的改革方针,生态殡葬是发展方向,带着感情做殡葬是服务内容,有钱没钱都要保证逝者有尊严地离开。公墓余位10多万个只够用12年目前,深圳每年死亡人数超过1.4万人,去年已逼近1.5万人。据市民政局的相关调研显示,未来十年,我市将加速迈向老龄化社会,死亡率将随之快速增长,对墓位的需求量必将超出预期,若无新增墓位,十年之后,深圳将不可避免地陷入“死无葬身之地”的窘境。全市共有各类墓园25个,其中19家公益墓园,5家经营性的墓园,1家宗教墓园。据了解,我市规划墓位31万个,已开发使用近半,其中大鹏华侨墓园全部售完。全市19个街道公益性墓园,规划墓位9万个已开发使用8万个,这些公益性公墓是我市清理历史旧坟时专门为本地居民而设立,不向公众提供骨灰安置。全市5个经营性墓园,包括西丽报恩福地、大鹏华侨、龙山、吉田和宝山等几个,共有墓位139561个,已使用58876个,剩余80685个,这些墓园是为满足市场化需求,价格相对较高。杜鹏坦言,因此我市现有公墓加起来剩余墓位10多万个,使用年限仅为12年,确实存在“墓位紧张”,也早意识到需要提前规划,可面对地少人多的深圳,放哪儿是个问题,大家都知道缺,可放哪里附近百姓都会有不同意见,根本之路在于移风易俗。墓地今后“公园化”不见墓碑林立杜鹏提出,深圳市一个非常开放的城市,更是一个接受新鲜事物的城市,在殡葬方面推广文明生态葬,譬如海葬、花葬、树葬等是可行的,18年的海葬就有3.5万多人参与就是一个例证,一是可以移风易俗;二是把宝贵的用地节约下来,以后的墓地要“公园化”,最好不要墓碑林立。不走墓园建设无止境扩张的老路,也是减轻百姓负担的一种方式。昨天,在一份由市民政局党委副书记陈亚凯领衔起草的《关于我市建设生态文化陵园的调研报告》中讲到,近年来,随着土地成本不断上升,墓穴价位不断攀升。在全国一线城市,普通墓穴每平方米均价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在某些地区甚至出现了高达百万的“天价墓”。如,北京市万安公墓,普通墓穴每平方米均价23万,购置一处3平方米左右的墓穴需花费60万左右。深圳的墓地价格比北京相对低一些,但已经出现持续走高的趋势,超出一般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 而生态墓园因占地面积少,整体安葬费用较低,如花坛葬仅需几千元,树葬仅需数百元,配置有小型墓、微型墓,供不同层次的客户选择。报告提出,针对我市实际,立足满足城市未来30年需求,新建2~3个生态文化墓园,共规划墓位40万个。每个墓园占地面积约300亩,规划墓位15万个。7000万元的市场有点“拥挤”杜鹏表示,自从深圳率先实施了基本殡葬服务免费的举措后,基本上就不存在“死不起”的问题,加上对特困家庭的有社会组织提供资助——“莲池计划”,甚至几乎不需要花什么钱就能办完丧事。他认为,殡葬服务基本没什么问题,而殡仪服务则很难统一,所以对殡葬中介机构是需要的,但市场需要有序。以一位市民平均丧仪服务5000元计算,一年整个市场也就是7000万元,现在合法实际运营的超过13家,有些过度竞争,所以抢单情况比较严重。殡葬服务公益性是主流大方向,所以现在市殡仪馆通过各种渠道,甚至开发了“白事通”微信,为市民提供24小时随叫随到服务。新殡葬条例已列入立法计划最后,杜鹏也提出深圳殡葬改革需要“拿起法律的武器”,现行的殡葬条例是1997年制定的,从2012年开始已经启动修改,经过多轮征求意见反复修改,今年1月份已经报到市法制办,市民可以到市民政局等相关网站看新条例内容。新条例的立法特色主要包括,对殡葬中介服务有大篇幅阐释,这在老条例里是没有的内容;对公墓管理办法有了新的规定,这也是以前缺乏的;对殡葬管理部门的职能,以及无名尸的处理等也给予了回应。对于市民关心的,有开发较早的公墓已经达到20年使用期限该怎么办?市民政局表示,20年期限是国家层面的规定,目前深圳公墓是维持现状,市民续交管理费就可,以吉田墓园为例,目前还是一年200元管理费,国家民政部有了新的规定后,深圳按新规定执行。